1.忽略孩子的情緒undefined情感
是一種隱形家庭暴力
編者按:
有一段時間,佛山一對雙胞胎兄弟吃大閘蟹的視頻登上了微博熱搜。
孩子當寵物養(yǎng)殖的大閘蟹被爸爸煮了,兄弟倆哭得撕心裂肺。
家長看到卻沒當回事,在倆孩子面前吃得不亦樂乎。還不忘問:
吃不吃?不吃我吃了。
香不香?
什么味道?
……
當孩子失聲哭出一個“香”字時,家長立馬把這個視頻包裝起來發(fā)上了視頻平臺。
也許家長會覺得這不過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玩笑,孩子過不久就忘了。
網友們看到卻覺得心酸,“很搞笑嗎?一輩子的陰影……”
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,就無視孩子的情緒,踐踏他的情感。如果這不是家庭暴力,又是什么?
2.忽略孩子的情緒undefined情感
是一種隱形家庭暴力
在歐洲三四十年代,流行一種教育孩子的方法,是由一位名叫“華生”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。
華生提出一個理念:
“請給我十幾個健康而沒有缺陷的嬰兒,讓我在我的特殊世界里教養(yǎng),那么我可以擔保,在這十幾個嬰兒中,我隨便拿出一個,我都能把他訓練成為一個醫(yī)生,或律師,或藝術家,或商界領袖,甚至也可以訓練他成為一個乞丐或小偷。"
他認為人通過訓練,就能夠變得很優(yōu)秀;而情緒和情感,尤其是情緒,阻礙我們做事效率無用的東西,必須戒掉。
這個思想影響了當時歐洲很多人,特別是貴族。他們主張不要回應孩子的任何情緒。
因為你一回應情緒,這個孩子就會花很多時間在情緒上。
你不回應,他慢慢就學會了,“我的情緒是沒有用的”“哭是沒有用的”,所以他就不再有情緒了。
一個很經典的案例,在德國有一個牧師,叫卡爾·威特。
他把自己智商偏低的孩子,培養(yǎng)成了一個天才:9歲懂六國語言,14歲獲得了博士學位,16歲當了副教授。
在文學作品方面,小卡爾·威特翻譯的德文版但丁《神曲》,還被譽為是最好的翻譯。
這位父親的教育是不是很成功?但是我們看問題要看兩面,小卡爾·威特為什么那么成功?就是因為他的父親幫他戒掉了情緒。
一個沒有情緒的人,他就會把大量的時間專注于學習。所以小卡爾·威特為什么9歲就能懂六國語言,16歲就能做副教授?
就是因為他一生,最好的時間都用來學習。你想想,人生的時間每天只有24小時,那我們沒有情緒的干擾,我們做事效率是不是特別高。
但是任何事情有兩個方面,人除了做事之外呢,還有另外一面,做人。
小卡爾·威特怎么樣?終身沒有結婚,沒有朋友,恨父親一輩子,沒有人喜歡聽他的課,也沒有同事喜歡他。
小卡爾·威特的人生過得怎么樣?很慘。他是不幸福的,我不知道慘不慘,因為他取得那么大的光環(huán),是不是被人崇拜,但是我覺得他至少是不幸福的。
團長我曾經也是一個戒掉情緒的人,這件事情讓我在關系里吃盡了苦頭。
我小時候是沒有得到情緒回應的,因為我的父母要下田種地,我出生時爺奶奶就不在了。我父母都40多歲,姐姐又上學,于是就被放到一個沒有生育過兒女的老太太,七八十歲老太太的家里。
她帶我,但不會回應我情感,我怎么哭怎么鬧她都不管我。于是我變成什么人,我在書里面就寫了我的一個故事:我跟太太結婚之后,我太太就罵我,說她嫁了一個木頭,完全沒有情感。
學了心理學之后,我太太才給我一個很好的評價,說我終于越來越像個人了。因為這時我才開始慢慢找回了我原來的情感。
3.回應,就是愛
回應,就是光。
回應,就是愛。
面對孩子的情緒,比如哭鬧情緒,父母應該怎樣回應呢?
其實很簡單,就是接納他的情緒。
什么叫接納?就是看見并允許。什么意思?我來舉一個場景,小時候我女兒會跟我去逛商場。
小女孩看到這個好玩要買,那個好玩要買,肯定不能夠全部滿足她的要求對嗎?
一旦有一個東西不能滿足她的要求,她就會哭。這個時候一般的父母,如果沒學心理學就會這樣:哭什么哭,不準哭!
這個時候小孩就會哭的更厲害,我的方法很簡單,我會蹲下來看著她小眼睛寶貝:爸爸不給你買這個玩具,你很難過對不對?
我說難過你就哭一會,爸爸在這陪著你。她看著我,哭了一會,然后說“為什么要哭,我不哭了,走!”
所以為什么要接納情緒?
因為情緒的一個目的,就是讓別人看見。情緒有兩種,一種是讓別人看見我,一種是離我遠點。
比如說憤怒,它是把人推開的;
悲傷是一種求助的,我哭,是希望你能夠關心我,看見我。
但是很遺憾,我們的經驗,跟這個規(guī)律是完全相反的。
就像我們看到一個朋友難過的時候,我們通常會說“別哭”“別難過”。
好像我難過是錯的,我就會更委屈:“我哭一下都不行嗎?”
所以我們要允許不光孩子這樣,大人也是一樣,伴侶也是一樣。對方哭的時候,我們不要說不要哭不要難過,我們只需要說,
“我感受你很悲傷,我就在你身邊,有什么需要的請你叫我,我會在這里陪著你?!?/span>
這個時候,他就會感覺到有一股力量陪伴著他,他就不需要再通過他的情緒來表達。因為他的情緒就想讓你看到。
憤怒也是一樣,憤怒是一種“我要守住我的界限,離我遠點”。你看到了對方的憤怒,你就知道,你不要再去入侵他的界限,他的憤怒就沒必要了。
所以面對任何情緒都是一樣,小孩和成人都是一樣,我們要看見它并允許它。(團長和他的主創(chuàng)團)
編輯:邱融融
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1120180004
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
違法不良信息舉報:0917-3266271 郵箱:baojijb@126.com
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(qū)
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-63907152
地址: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:0917-3266271 郵箱:bjnews@163.com